|
|
[1] 李琳.《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科学出版社.2015.11第一版。 |
|
[2] 李琳.《地理教师培训设计及教学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9第一版。 |
|
[3] 李琳.地理问题设计研究:理论基础支架构建优化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41-43。 |
|
[4] 李琳、李玉辉、周洁.地理研学育人选例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10):79-85。 |
|
[5] 李琳.“国培计划”中的递进式课程构建及其运行机制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19(1):52-56。 |
|
[6] 李琳.中学地理“双基”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及结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18(11):9-11。 |
|
[7] 李琳、李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演变及对课堂教学形态的影响——以中学地理课程为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17(5):28-33 ; |
|
[8] 李琳、卢芳、张劲昆.中学地理教学中空间概念知识网络构建的基本方法例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12(2):11-16。 |
|
[9] 李琳.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叙写范式与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8):32-34 ; |
|
[10] 李琳.地理教师黑板略图训练模式初探.地理教学,2018(6):7-9 ; |
|
[11] 李琳.基于思维训练的“大气环流形成机制”教学疑难点及其破解.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4):30-32。 |
|
[12] 李琳.探究教学:类型、模式及其应用.地理教学,2013(10):13-16。 |
|
[13] 李琳.在“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中提升有效教学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3):22-25。 |
|
[14] 李琳.基于学习心理规律设计地理概念学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6):15-17。 |
|
[15] 李琳、周虹、李由之、吉菁.体现多元:我们认同怎样的发展性评价.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31-34。 |
|
[16] 李琳.试论教师培训“自构型课程”设计——以“国培计划”为例.地理教育,2015(10):4-6。 |
|
[17] 李琳.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层次、提升.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2):4-6。 |
|
[18] 李琳、杨灿平、吉菁、潘华来.中学地理教学目标撰写误区及其修改凝练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6):4-5。 |
|
[19] 李琳.教学创新遐想.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8):卷首语 |
|
[20] 李琳.地理作业的分类及系统构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70-73。 |
|
[21] 李琳.钟情地理教育,弘扬地理之美——王树声先生的地理教育风采.地理教育,2014(98):5+36。 |
|
[22] 王未、李琳(通讯作者)、李茹.“地理研究综合范式”对区域地理教学的启发.学科教育,2014(9):121+76。 |
|
[23] 吴晓月、李琳(通讯作者).实践力培养背景下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时代意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6):64-65。 |
|
[24] 李莲、李琳(通讯作者).论地理教学引入的层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24-26。 |
|
[25] 周骐、李琳(通讯作者).地理教师专业品性及其评价标准初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5):63-64。 |
|
[26] 梁娇祝、李琳(通讯作者).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测量”户外活动教学设计.地理教学,2018(24):17-19。 |
|
[27] 梁娇祝、李琳(通讯作者).汉字字源法解读地理概念初探.地理教育,2019(10):7-9。 |
|
[28] 周洁、李琳(通讯作者).认知冲突策略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为例.地理教学,2019.24:49-52。 |
|
[29] 周洁、李琳(通讯作者).研学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初探——以盘龙江研学为例.地理教学,2020.10:49-52。 |
|
[30] 郭丽思、李琳(通讯作者).“四层一体”视角下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地理教学,2020.13:90-93。 |
|
[31] 郭丽思、李琳(通讯作者).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交际,2020.15:182-183。 |
|
[32] 林海月、李琳(通讯作者).教育精准扶贫的新定位、模式及机制——以云南省武定县为例.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5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