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基本情况: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是融合地理、测绘、计算机多学科理论技术和地学领域知识的新型交叉专业。该专业2012年获教育部批准,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是教育部“新工科”专业建设点、云南省“新兴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秉持“边疆情怀、地域特色、全球视野”的理念,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和云南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技术实践能力突出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和工程教育人才,目前已形成GIS时空软件工程、地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两大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引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应用实践。
2.专业特色
(1)将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知识重点、专业技能集中统一,又保持与不同学科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提出了“地理信息技术(GIT)+ 领域知识(X)”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有机地将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结合起来,解决人才培养中知识结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构筑该专业人才培养的3332教学体系,服务多元化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第一个“3”夯实通识基础(数学、英语、编程),第二个“3”掌握GIS核心技能(GIS、RS、GPS),第三个“3”丰富学科和应用领域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最后一个“2”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个性化发展(GIS时空软件工程、地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3.师资力量
本专业经多年建设已经凝聚一支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博士16人,硕士1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2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1人。研究涉及人工智能、高性能地学计算、资源环境、公共卫生领域的GIS应用,承担了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大项目等10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取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4.专业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遥感原理与方法、数据库原理与空间数据库、GIS设计与开发、WebGIS技术、空间信息可视化、空间智能与辅助决策。
5.就业前景
空间信息技术是涉及遥感、地理信息和卫星导航的综合性技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和数字经济发展,该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到自然资源、交通、公安、农业、林业、气象、卫生、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技术公司,从事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与应用、GIS时空系统研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图1空信专业学生工程实训

图2空信专业学生作品展示

图3 虚拟仿真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