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部
团学风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团学风采 >> 正文

“地理青年说”特别策划 | 梯田上的云师地理人:微光致远,为爱接力

2024年06月29日 11:38  点击:[]

日出雾露除,青松如膏沐

云海散去

鲜红的霞光洒满了焕然一新的村寨

一幢位于半山腰的客栈

隐隐约约传出孩子活泼的欢笑声

这里是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哀牢山

这里是山区面积接近100%的元阳县

这里是留守儿童众多的多依树

云师地理人

多年来接续奋斗在这片云海上的热土

矢志为孩子们“点灯”

浩浩然志在流水,巍巍乎情系高山

从聆听前辈们的梯田助学故事

到成为梯田助学的一线力量

“长大后,

我就成了您”

走进梯田上的云师地理人

我们或许更能深刻地体会到

何为地理学的学科传承


何明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2017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毕业后在景东县银生中学担任地理老师。何明在校期间一直参与元阳普高老寨留守儿童研学活动,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将研学活动的初心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

“微光如炬,汇聚星河”

——何明自述

我从高中毕业就开始关注普高老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业。上大学以后,地理学部的老师对哈尼梯田做了系统性的介绍,让我对哈尼梯田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种认识也坚定了我将研学活动坚持下去的决心。如今一晃眼,时间就已经过去七、八年了,真快啊!曾经的我只是喜欢和孩子们在阳光客栈做游戏那份快乐,后来慢慢体会到陪伴的意义,明白助学活动的价值。

何明(左一)与孩子们

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和质朴的灵魂正如哈尼梯田里潺潺的溪水和天边悠悠的白云,总能给我带来感动和思考。孩子们会给我做生日蛋糕,看到我没有吃饭会给我炒一碗蛋炒,会捧出自己亲手折的千纸鹤和小星星来表达对我的喜欢……他们的感情简单而质朴,他们的喜欢真挚又热烈,让我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能陪在他们身边。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回忆太多太多了:我带他们在阿者科讲解“四素同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带他们去北京、建水研学,带他们爬山远足,感受自然,也带他们在梯田里抓鱼摸虾……点点滴滴回忆起来感慨良多,每一帧每一幕都是内心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何明带着孩子们制作“四素同构”沙盘

岁月不堪数,孩子们在时光的故事里慢慢长大。看着他们变成大姑娘、帅小伙,我也难免感叹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溜走了。一直以来,我对孩子们的要求不是学习成绩有多好,排名有多高,而是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利他心,能够心存感激。他们中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常年父母不在身边......虽然,孩子们很小就不得不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易,我们却可以教他们以真心和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当某一天他们回忆过去,能发现在时光深处有一道身影——或清晰或模糊——用爱心和陪伴带领他们探寻生命发展的可能,那就会是我们最好的慰籍。

何明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元阳哈尼梯田独特的区域位置和地域文化吸引着莘莘地理学子来这里学习、考察、交流。这个项目有独特的科研价值和教育意义,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学弟、学妹能够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个人所长,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带来更多的爱与陪伴,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帮助他们去了解世界、认识自己,这将是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感悟、共同收获的过程。

哈尼梯田

杨慧艳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2022级“4+2学科地理”专业研究生。从大一开始接触元阳普高老寨留守儿童研学活动,把云师地理人的担当传遍每一个角落。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杨慧艳自述

大一时,受到师兄、师姐们的影响,我只身一人来到元阳,遇到了一群天真可爱又令人心疼的孩子们,我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小时候那个纯粹、简单又灿烂的自己。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远足,一起参与环保行动,一起做活力农耕,一起唱歌跳舞......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互相靠近,彼此陪伴,我慢慢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孩子们也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慢慢靠近我、信任我。

杨慧艳与孩子们玩耍

我跟孩子们已经相识六年了,有人对我说:“你们做的事情太棒了”,但只有我知道,每一次和孩子们的接触,受教育的其实是我自己,收获最多感动的也是我自己。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表达他们的爱,会给我准备生日卡片,会把我画成一只“羊”在旁边附上“爱你”二字。他们会涨红了小脸说:“我把秘密告诉了风,风传遍了整个海岸,可是风没有告诉你,你对我们也很重要!”他们还会说:“等元阳的风吹到大理的时候,麻烦告诉那位善良的白族姑娘,我们会很想她。”去到元阳的每一次,我都送去爱和真诚,然后满载而归,我在元阳做志愿者的经历,造就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在多依树的日子、孩子们的歌谣、湛蓝的天空、掠过的飞鸟、梯田里的流水……在心间久久盘旋,难以忘怀。

杨慧艳与孩子一起“点灯”

“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却可以传得很远。”今年五一,看到很多地理学部的学弟、学妹们充满热情,加入到志愿者这个大队伍中,我很感慨,也非常开心。很难不喜欢像潘云、桂颖、语轩这样一群志同道合、同频共振的朋友。我们一起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用为数不多的材料给孩子们带来有趣的课程,一起组织着不怎么整齐但很有灵气的合唱,走进、理解、倾听、欣赏、鼓励孩子们,尽全力去做一束点亮孩子们内心的火炬。希望我们都能心存这把火炬,继续前行,也希望更多地理学部的学弟、学妹们接过志愿火炬,一路同行。

本科生志愿者团队

潘云凯扬、练琪、张顺丽: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2022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陈桂颖: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2022级地理科学师范(一专多能)专业

陈语轩: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2022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薪火相传,知行天下”

——本科生志愿者团队自述

回想起大一时期的那堂人文地理课,华红莲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的地理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元阳梯田的无限向往。这促使我们更渴望亲自走进实地,带领当地的孩子们共同深入探索“四素同构”的奥秘。

潘云凯扬正在讲授“地球的运动”课程

在何明学长和杨慧艳学姐的带领下,我们查阅了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的资料,确保实践课程顺利开展。为了呈现大型“四素同构”三维立体模型,我们利用了客栈里所有的泡沫纸箱作为山脉;为了增加模型的稳定性和美观性,我们利用木板作为底座,利用热熔胶进行加固,并准备了超轻黏土和颜料。

孩子们正在制作“四素同构”沙盘模型

随着课程的推进,孩子们的热情和创造力逐渐被点燃。我们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将森林、房屋、梯田和河流这四个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然而,课程也遇到了挑战,孩子们在制作沙盘的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准确,如对树的种类和梯田的层次分布理解欠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鼓励小朋友们观察自己身处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沙盘上还原哈尼梯田的“四素同构”;同时,也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和协作,引导孩子们通过团队合作来克服个人在制作上的困难。

沙盘制作中

短短的五天时间,我们带孩子们学习地理知识、开展地理实践,齐心协力将“四素同构”的理念融入沙盘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他们质朴的笑容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茂密的森林象征着哈尼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云层之上的村落体现了他们独特的人居文化,错落有致的梯田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纵横交错的沟渠则是哈尼人智慧的结晶……这小小的沙盘,蕴藏着丰富的世界。

“四素同构”沙盘模型制作完成

多年来,云师地理的教师们聚焦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深入研究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文化价值,更以其作为教育实践的沃土,激发地理学子们的学术热情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哈尼梯田是其中一个成功的实践。云师地理学子们的故事,如同梯田里的土壤,承载着希望与梦想,展现了地理教育的力量和地理学的学科传承。这份传承如同哈尼梯田上那永不褪色的绿意,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生机勃勃。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理人砥砺前行,续写着梯田上的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者的风采。

志愿者在“阿者科”村进行研学

未来,云师地理学子们还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将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对教育的热忱和对使命的担当,播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地理学的学术沃土与边疆基层让爱永续传递。




下一条:青春展风采劳动最光荣| 地理学部开展劳动教育月系列活动

关闭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党委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呈贡校区睿智5号楼   邮 编:650050   学部办公室:0871-65941198   学部研究生办公室  0871-65941202